两万余支战斗队不胜不休 ——脱贫攻坚的湖北答卷①-z6尊龙旗舰

两万余支战斗队不胜不休 ——脱贫攻坚的湖北答卷①

2021-04-14 10:31 湖北日报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一个多月前,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向世界传递这一振奋人心的信息。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宏阔叙事中,荆楚大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引领,迎难而上担当使命,以不胜不休的拼劲和韧性,诠释“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克难攻坚、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书写了新时代战贫史诗的湖北篇章,交出了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厚重答卷。近日我省将召开大会,隆重表彰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今起,本报刊发《脱贫攻坚的湖北答卷》系列报道。

21世纪第三个10年开篇之时,中国树起了一座历史地标: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收官,1亿人摆脱贫困,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生活。

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将一去不返。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意味着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也意味着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

这是人类反贫困史的中国奇迹。

奇迹背后,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是社会主义的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是一线扶贫干部的苦干实干、牺牲奉献,是广大贫困群众的辛勤汗水、内生动力。

中国奇迹,凝结在无数个鲜活的脱贫故事里。

到2020年底,湖北省5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战贫,湖北故事融入中国故事,湖北探索充实中国实践。

谋局布阵 剑指贫困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这个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

立于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一个中国人当感骄傲自豪。作为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人类文明史,既是一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战胜贫困、逐步实现人的解放与发展的历史。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梦想,从古老的《诗经》发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家徒立四壁,无田负城郭”……一句句含泪泣血的诗句,饱含人们对消除贫富悬殊、脱离绝对贫困的渴盼。

新中国成立后,摆脱贫困落后,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执政党的使命与责任。美国经济学教授多恩布什曾在《伟大的繁荣》中说:“自50年代以来,中国的生活水平增长了7倍,提高速度居世界第二名。特别是20世纪最后30年,中国的生活水平提高了6倍。在那里,人们50年以前与公元1700年的生活水平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辟精准扶贫新时代。

2012年底,党中央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强调“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会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年,为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情带来的影响,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信心百倍向着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进军。

一步步谋局布阵,一招招剑指贫困,催发神州大地成千上万个“十八洞村”脱胎换骨,美丽蝶变。

历时8年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中国奇迹受世界瞩目。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4月6日评价:“贫困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任务。作为人口占全球近1/5的大国,中国取得的脱贫成就对全球有示范作用,对世界人民是一个巨大鼓舞。”“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速度之快绝无仅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海伦·克拉克由衷赞叹。

军令如山 责任如山

湖北,一个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中部省份,有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省有37个贫困县、4821个贫困村,其中9个深度贫困县、507个深度贫困村,2013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1万,贫困发生率14.4%。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方略,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时针拨回2015年9月24日。这一天,省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审议通过《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这是深入贯彻党中央精准扶贫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行动方案。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号角吹响,全省各地、各条战线应声而动。

“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历史使命。”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高位推进。

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分别联系4个片区,40位省级领导分别联系37个贫困县,不脱贫不脱钩。省委坚持对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省人大连续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省政府持续对脱贫攻坚进行重点督查,省政协定期开展脱贫攻坚监督性调研。

省纪委监委运用“扶贫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实施监督检查,省委组织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有效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省直各部门明思路、出政策、定项目,扎实履职。

广大扶贫干部真心干事、真心为民,风里来、雨里去,始终与贫困群众奋战在一起。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2020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殷殷嘱托:“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奋力谱写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军令如山!

湖北在全国率先提出精准扶贫“挂图作战”,省市县乡村层层签订减贫脱贫责任书、立下脱贫军令状,层层绘制精准扶贫路线图,层层分解减贫脱贫任务,做到倒排工期、倒逼“销号”脱贫。

军令如山!

我省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军令状;省委、省政府将精准扶贫专项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评体系;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出台贫困县考核办法,对贫困县主要考核扶贫成效,促进各级主要领导聚焦精准扶贫。对37个贫困县首开考核问责先例,省委、省政府先后约谈扶贫考核综合评价靠后的21个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我省还利用大数据加大监督检查,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精准铲除“苍蝇式腐败”。

尽锐出战 初心如磐

扶贫攻坚号角吹响,一支支战斗队开赴穷乡僻壤、大山深处,牢牢扎下根基。

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21575支、驻村干部78746人,实现4821个贫困村全覆盖。

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产业薄弱,是贫困村的普遍写照。

他们用脚板丈量,为贫困村精准把脉,换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阳新县枫林镇湖田村曾是一个“空壳村”,黄石市教育局扶贫工作队进驻前,村里只有千余亩荒山秃岭。在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胡三木的带领下,原先的荒山种满了杉木、油茶、腊米、果树,建成石佛泉洞旅游风景区,村民们走上了乡村旅游之路,每户年收入稳定在2万元以上。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红旗坪村,远距县城120公里。宜昌市税务局等5家单位组成的扶贫工作队,帮村民组建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将山里的蔬菜送进城区超市,还帮村里成立中药材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金银花等,为村里找到新的增收门路。

他们难顾小家,一颗心全扑在贫困村这个“大家”——

2014年,临近退休的汉江师范学院副教授金梅主动请缨,扎根离家300公里之外的竹山县柳林乡公祖村。这是竹山县南部最偏远的深山村庄,车难行,只能步行上山。从山脚下第一户开始,直到夜深返回,只能走访10户左右。金梅很多次独自进山,甚至在大雨过后四处塌方时,仍爬过泥石堆继续赶路。

黄冈市纪委监委驻英山县锣响坳村工作队队长胡兴华,为了帮村里的茶农们“圆梦”,尽快使村里的茶叶加工厂投产,白天督办专班进度,晚上在茶厂参与设备安装,一个多月没有回家。茶厂投产了,他却累倒了。

他们自己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她们中也有母亲,妻子,女儿。他们有的轻伤不下火线,有的主动推迟婚期,有的刚为人父母就与孩子别离,有的家人生病住院却无暇照料。

他们用真心真情,实实在在取得了群众的信任——

一束黄色的亮光,照在深夜的村口,让人感到温暖、踏实。

这个已经有些磨损的强光手电筒,属于工行湖北省分行驻来凤县翔凤镇檀木湾村工作队队长吴健。哪怕深更半夜,村民们有事,首先想到给他打电话。他本在4年前就结束扶贫任务,硬是被留下继续工作至今。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全部留在厚厚4本共1800页“驻村工作日志”中。

在恩施,有一个两次“不让走”的真实故事。

2018年,恩施州农业农村局驻巴东县野三关镇上李坪村扶贫工作队的车一进村,就被村民郑远友拦住,“我家蔬菜地前的500米路迟迟修不通,这个问题不解决不让走!”

一年后,通村公路修到家门口,光纤牵到每家每户,郑远友又上路拦车:“你们不来家里吃顿饭,说什么也不让走!”

两次“不让走”,浸润着扶贫工作队的辛勤付出,更是脱贫成果“润物无声”的见证。

在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听说驻村扶贫干部杜凡和付旭东要离开村子,村民连夜写好“联名请愿书”,72个红手印按了满满2页纸,要求挽留两位扶贫好干部。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言必信,行必果,永远忠于人民,永远造福人民,这是我们党熔铸于血脉的政治品格,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义无反顾跟党走的根本所在。

伟大事业 伟大奉献

“广大脱贫群众露出了真诚笑脸,这是对脱贫攻坚的最大肯定,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倾情付出的最高褒奖,也是对革命先辈和英烈的最好告慰。”

不怕牺牲,为党和人民献出一切。共产党人的执着信念与精神意志,穿越时空,一以贯之。

脱贫攻坚战场上,没有战火硝烟,却同样艰苦卓绝;没有枪林弹雨,却同样流血牺牲。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初心映红了它。

2020年9月15日,咸丰县清坪镇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谢睿在查看龙潭司村民宿改造进展时不慎坠楼,39岁的生命永远留在他倾注无数心血的驻点村。

龙潭河畔的龙潭司村里,谢睿生前与村委会一起勾画的美景初具雏形,这片红色土地正在书写新的传奇——庭院变美了,房屋变靓了,红色乡村正“变身”民宿网红地。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村里的脐橙、白柚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亩,亩收入达6000多元。村里的28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为铺脱贫路,甘当一沙砾。脱贫路上,还有许许多多像谢睿这样质朴的“沙砾”。

2018年12月初,咸丰县委副书记邹炜被提名为鹤峰县县长。本可“安稳过渡”的他,心里放不下在咸丰倾注心血的扶贫项目。在去往最后一个乡镇忠堡镇调研的路上,他与县委办工作人员李勇不幸发生交通事故。

斯人已去,梦想未停。山再高,路再远,战贫不息。

李志强,武汉市蔡甸区法院驻张湾街同心垸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如今,村里的果蔬合作社生意兴旺,乡亲们靠土地流转和果蔬种植正走向富裕,可是李志强看不到了。在前往贫困户家中的路上,他突发疾病骤然倒下,生命止于56岁。

山一程,水一程,心向扶贫路上行。

黄冈市蕲春县张榜镇塔林村,曾担任该村第一书记的聂赞,再也看不到他心心念念的光伏扶贫电站了。在任期间,他探索出一条依托新能源产业优势,让贫困村与企业互利共赢的扶贫路子。

黄星,十堰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22年如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辞世的前一天还加班到深夜11点钟;罗强,工行咸宁分行驻村干部,主动向组织申请,要求干到脱贫摘帽那一天,离退休仅有两年,他倒在驻点村。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省共有96名干部为扶贫献出生命。一张张坚毅的面容,一个个清晰的足迹,永远定格在崇山峻岭之间,定格在贫困户心中。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只因——

伟大的事业,从来与伟大的奉献紧紧相连!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网站地图